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银线飞迁连湘鄂
发布者:    九游(中国):2022-09-15

 ——解读国网特高压公司山长江大跨越工程落实“六精四化”要求新探索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肖 峰 彭 旺 周万骏 报道 9月4日,万里长江湖南岳阳临湘段,大风让江面翻滚起阵阵波浪。

  南阳~荆门~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山长江大跨越工程现场,双回线路的上相导线均已成功跨越长江天堑。阳光照射下,银线折射耀眼的光亮,隔江相望的跨越塔正惬意分享“牵手”的成功。

 

  特高压“第一高”“第一重”“第一跨”……当该工程承载多个史无前例的标签时,决定了工程建设的难度之艰和考验之重。大考面前,国网特高压公司以落实“六精四化”要求为牵引,遵循做实“六精”抓工程建设、做优“四化”促管理提升工作思路,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精益化质量提升,矢志打造特高压电网线路工程践行“六精四化”要求的样板示范工地,高质量推进山长江大跨越工程。在该现场,梳理该工程的建设脉络,也是还原国网特高压公司践行“六精四化”要求的探索之旅。

  围绕“精”字做文章,抓好工程建设

  8月12日,该工程现场安全沉浸式体验区更换了一期场景内容。施工人员阿什莫格和工友一道走进体验区,身临其境感受高空导线展放环节危险点辨识及应急处理。逼真的画面、形象的场景、细节的内容……让阿什莫格直呼过瘾。随后在安全体验实操区,根据掌握的安全知识要点,他冷静处理出现的每一起安全应急场景,最后稳稳通过了导线高空展放上岗考试的“最后一考”。

  “这样的安全培训课,不仅教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更重要的是教会如何做?”即将进行导线展放作业的阿什莫格谈及了这样的感受。“掌握了这些安全技能,导线高空展放时心里也不发怵了。”

  建设期间,国网特高压公司围绕精字做文章,首先精益求精抓安全,不放过一处安全“盲点”。坚持安全工作前置,用“安全策划零死角”确保“工程建设零事件”。编发安全责任清单和全工序安全提示卡,严格落实每一个环节,彻底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依靠构建的“54321”全方位防护体系,对现场任一施工环节涉及的人员、机械、材料等实现全天候全要素的精细管控。

  为有效应对塔和导线展放施工时间长、高空风险大、作业工序多、质量要求高等考验,国网特高压公司积极提升工程建信息化水,坚持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管理难题,提高工程安全管控力度。根据工程施工特点、作业流程、现场环境等要素,研发出构建覆盖工程建设全要素、现场施工全环节、作业场景全角度的“全景式监控指挥台系统”,真正达到安全监控“盲区”、建设管理“不断线”。

  作业气象情况精准推送、施工交底培训“工程”、施工人员数据实时采集、高空作业场景动态监控……打开该台,可进入施工班组人员情况、作业现场场景监控、工程三维设计库、安全应急预警、装备使用和信息服务等模块,实现对工程各个作业链条的精准监控管理。

  抓安全精益求精,提质量精雕细作。9月4日,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负责人在现场盯着导线的展组织,看着直耸云霄的跨越塔,开工后所经历的考验如一帧帧画面闪回在脑海里。对他来说,跨越塔基础施工算是遇到的建设“第一大考”。

  湖北侧跨越塔地质主要为填土、细粉砂,易塌孔。湖南侧跨越塔地下存在大量溶洞,易发生掉钻、埋钻等安全风险,以及塌孔、漏浆等质量问题。由于跨越塔工程特点,无法通过位移和移位来避免溶洞对灌注桩的影响。为解决溶洞地质条件下跨越塔基础灌注桩施工难题,该公司指导施工项目部采取“一桩一探”施工CT勘察方法,进一步探明溶洞分布,同步采用注浆预处理后开始灌注桩施工,保障了后期施工安全质量。应用超声波透析、低应变检测技术双重检测,确保该工程灌注桩计268根(井筒、塔、附属房屋)全部实现了100% I类

  基础浇筑时,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裂缝的生,国网特高压公司按照技术优化方案要求,对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进行全过程管控,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按照混凝土浇筑测温规范要求,在跨越塔基础“四个”分别设置23个测温点,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情况,针对性开展保温、降温措施,防止温度裂缝的生。

  8月上旬,该工程顺利转序进入导线展放阶段。工程转序接受检查时,质监站多位专家对跨越塔组立情况进行认真检测,经过现场数据测量、检查施工档案等,检测两基跨越塔顶部高差最大控制在1mm内,关键尺寸控制良好。

  针对组塔阶段质量管控难点,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与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每一段塔材组立后,会用基于云信息技术开发的三维重构技术信息系统,进行跨越塔变形动态监测、根开数据尺寸复尺和数字三维结构监测等内容的数据分析。通过对组塔过程的施工误差进行“毫米级”控制,及时纠正尺寸偏差,防止误差积淀,不断提升组塔工艺质量。

  “跨越塔从基础施工到组立过程,我们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用精细数据指导施工作业,变‘粗放型’施工‘精细化’作业,改变过去管理的凭经验说话、用感觉概略估计的现象,加大施工精细化管理力度,真正实现了提质量精雕细作。”业主项目部项目专责叶松说。

  9月3日,在现场看着导线作业组织进展顺利,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物资专责潘宏忙着梳理后期导线进场情况,边梳理自己心里也轻松了不少。尽管离工程建成投还尚需时日,但他心里已经清晰感知到了工程建成投越来越的信号。

  平常,国网特高压公司山长江大跨越工程业主项目部各位专责协同工作,犹如合力驾驶工程建设这艘航船,精准管控保证施工符合建设节点要求。不仅在业主项目部内,主动协同,也成为该工程其他参建各方体会最深的词语。

  主体工程开工前,国网特高压公司超前谋划,打好工作“提前量”,与属地公司有序推进59户房屋拆迁,争取了建设的主动。导线展放前,及时与地方海事部门沟通,取得跨江手续。每周现场工作例会上,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和监理、施工、物资供应部项目部一起,以碰头会商的方式,对建设任务进行细化安排,对影响施工的因素一一进行分解服。在协同这一要求下,参建各方主动以建设目标为最大公约数,做好自身工作长项,使工程建设合力达到峰值。

  专注“精”字巧用力,提升建设效益

  7月8日,山长江大跨越工程湖南侧跨越塔组立完成,标志着跨越塔组立全部完成。国网特高压公司利用高效研制的800吨落地臂抱,实现了跨越塔组塔有效工期仅109天,创造了的施工纪录。在该工程建设上,国网特高压公司通过精耕细作抓施工技术,取得建设效益的提高。

  371米的跨越塔作业高度、单次重达几十吨的塔吊装,长达几个月时间的高空作业,如何保证工程建设和吊装作业安全?曾一度是困扰工程建管方的头痛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程建设筹备阶段,国网特高压公司建管团队详细研读跨越塔的设计特点,深入分析跨越塔立方法,积极推进设计与施工的融合衔接,立足山长江大跨越工程建设需求,结合市场上成熟的组装备技术,形成了山大跨越工程组塔装备综合分析报告,明确了装备的主要技术参数和研制计划。随后,国网特高压公司组织人员前往国内电网相类似大跨越工程现场进行观摩,深入走访电力施工装备制造“头部企业”,最终确定研发型的800吨/米级组塔抱杆装备。

  从2021年7月开始着手研发设计,到2022年1月通过试验,到3月28日该组塔抱杆设备首次运用于工程北侧跨越塔组立,通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彻底消除了山长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的“拦路虎”。该抱杆装备最大吊装高度440米、最大起吊作业半径40米、最大起吊重量20吨、额定起重力矩800吨/米,适用于440米以下各类特大型输电线路大跨越铁塔施工。该项设备研发申报发明专利已达4项。

  “这套组塔抱杆设备的成功研发,相当于为工程‘量身定做’。” 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安全专责付宝良说。“既解决了工程建设‘卡脖子’技术的制约,填补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又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取得研发经费使用和设备技术创的双优化。”建设阶段,该抱杆吊装设备作用成效发挥明显,空任何位置塔材吊装可达“毫米级”的控制精度,减少高空作业人员投入,有效提升了组塔效率接50%。

  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国网特高压公司坚持推行创技术引领施工、优化技术促进作业、改良技术提升作业,聚力技术攻关和研发,除了研制800吨落地臂抱外,还研制式附着式施工升降机等专用设备,填补了电力基建领域组塔系列装备的缺口。优化操作孔设置17处,革施工人员腰环安装等14项关键工艺,解决超大式插入承台施工等9项技术难题,助力工程提质增效。

  为确保优化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在一线末端得到有效落实,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做好工作的“下篇文章”,指导施工单位国网山东送变电公司项目部深化做活字。南、北两侧跨越塔各分为33段,为提高组塔作业方案的针对性,他们帮带施工项目部做到塔材组立“一一交底、一段一策划、一百米一结”,在不断优化结施工经验“打一仗”进一步。截至8月31日,已申报专利11项,发表论文6篇,形成技术报告6份,2项科技项目完成验收。

  抓技术精耕细作,造价精打细算。“评判一项工程是否符合精品标准要求,质量工艺好坏和造价经济性价比是两项重要的权重因素。刻意追求一方效益而忽视另一方效益,都有失偏颇,取得两者协调兼顾才能符合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经专责盈盈说。

  国网特高压公司既通过创施工技术降低建设成本,又从源头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工程整体造价。在该工程设计单位能建浙江电力设计院工作人员印象,为优化跨越塔路径,避免江滩立塔,他们和业主项目部进行了多轮工作碰头会,最后节省工程造价2400万元。跨越塔经过设计优化,采用空心钢管主材和扁横担设计方案,优化头设计,降低塔身体高度,节省造价约340万元,节省了施工周期。这样的例子,在该工程建设过程还有很多。

  对施工单位国网山东送变电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振方来说,虽然工程整体造价降低带来了施工项目部投入成本的降低,但所在项目部却收获了另一项增高的指标——特高压线路人才队伍培养的数质量。国网特高压公司依托该工程建设,精心培育队伍,大力培育管理能手和技术“尖兵”,实现建设一个工程、带好一支队伍。

  在现场,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全部人员都经过工程“山夜校”和“专家讲堂”的培训。在工程现场“一专多能”基地,参建各方人员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通过能力“补钙”、知识“充电”,化专业技能提升。

  “通过工程代训人才、岗位磨炼技能和现场锻炼能力的方式,快速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指技合一的人才队伍。上半年疫情防控趋严造成现场人手少,我们通过组建多重备用、梯队式管理团队,顺利冲过了建设最吃劲的阶段。”振方介绍说。

  以“四化”要求为方向,化工程管理

  9月4日,站在地面,当视线仰望时,发现高耸的跨越塔,其顶部已刺进云雾,一幅塔在云游、云涌塔尖头的画面浑然天成。

  而对现场参建人员来说,山长江大跨越工程从基础施工到塔材组立,再到导线展放,就是一项以标准化、智能化、模块化、绿色化“四化”要求为统揽,化工程管理的特高压电网建设最佳案例。

  走进跨越塔底部,每跨越塔由“四个”稳稳扎根地面。而每个则由单个长达1.8m的超大直径插入式钢管、4.5m直径圆形倾斜立柱,浇筑混凝土体积达880m的承台构成,三者稳固结合有力支撑起了整个塔材重量。对这三项施工任务具体作业来说,国网特高压公司是迎难而上,大力运用标准化成果,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这几项施工难点是环环相扣,施工技术含量要求极高,稍微的尺寸偏差都将造成后面建设的被动。通过推动‘五库台’建设与标准化成果落地应用,成功攻了这一道‘拦路虎’。”国网特高压公司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张尔乐说。

  建设期间,该公司在桩基、承台和组塔施工阶段,积极应用特高压工程作业“五台”,享标准化成果4500余项,先后开展6次样板引路与试点先行,开展超大承台、百米组塔建设回头看8次阶段性结,不断固化跨越塔施工成果。发布关键工艺管控“一表一卡”,明确关键工艺流程管控到岗到位要求,进一步提高工艺水

  大力运用标准化成果益处凸显,推行智能化管控毫不逊色。建设期间,国网特高压公司全面展开工程路径、结构、电气等方面三维设计,构建完整的山长江大跨越工程三维模型库。对金具、杆塔、基础实现精细化建模,完成—串、塔—基础的三维旋转碰撞校核。按照“实用、稳定、互动、安全”原则,构建现场全景式监控系统,覆盖人、机、物、料、法监测等13个应用场景,实现对作业人员特征状态、空间位置、塔材组立、抱升降机状态、施工质量参数、高空作业场景、高空微气象等情况的精准监测。基于BIM技术开展21项施工方案推演,搭建施工方案可视化台。

  “利用CT勘探、注浆预处理和超声波透析方法,解决溶洞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难题。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采取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监测,防止裂纹生。利用三维重构技术信息系统,进行塔吊装数据的‘毫米级’控制……建设,智能化管控覆盖施工每一个工序环节,‘智建’成为该工程的显著标签。”对此,国网特高压公司输电部主任熊明是深有体会。

  通过加大工程智能化管控力度,不仅促进了施工作业的快速推进,也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工艺。同样,带来此效应还有积极推行工程模块化建设。

  109天!这是跨越塔完成立的有效工期时间。对特高压电网线路工程领域来说,这又创造了一个的施工世界纪录。为提高建设工艺质量和效率效益,国网特高压公司积极推行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安装、机械化施工,实现施工作业的现代化。

  成功研发世界最高电力抱杆(起吊高度达440米)和SC0A-80型倾斜式施工升降机,搭配400吨履带式起重机,实现安全高效组塔。利用18套牵张设备集控操作,搭载“二牵三”智能走板,创实现了大跨越工程可视化架线。此外,采取全工厂预制化钢筋加工,100%应用直螺纹连接、盘扣式脚手架等先进工艺,定制异形模板解决超大立柱施工难题,助推了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完成。

  “打下这一场‘硬仗’,不仅依靠参建人员的精细作业,大面积采用先进作业设备也是功不可没。大力采用机械化施工,不仅释放了成倍施工作业效能,也有助于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在现场,振方脸上明显感受不到工程建设之初的巨大压力。

  9月4日,夕阳下高耸的跨越塔,温情注视着万里长江之水缓缓东流,它们与地面的村庄农舍、香农田和劳作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彩图。工程参建人员无疑是这一幅彩图的伟大作者。而在建设期间,参建人员坚持绿色化理念施工成为绘就这一幅画的主基调。

  施工,国网特高压公司严格控制土壤扰动,泥浆实现零排放,弃土实现综合利用,雨水、污水采取分流处置。通过精细安排施工计划,达到建设资源和成本精准投入。采用高空心钢管塔设计和插入式钢管技术,节约了钢材和混凝土使用。